9月10日下午,咸宁实验外国语学校玉桂校区报告厅内掌声阵阵,一场以“时光之刻痕——日晷”为主题的气象科普讲座在此热情开讲。五六年级的同学们怀揣好奇,赴约这场“天空邀约”,与咸宁市气象局气象台副台长、高级工程师邢丽田一同解锁气象与时光的奥秘。
本次讲座特邀的邢丽田副台长,深耕天气预报与气象科普领域多年,近5年主持或骨干参与国省级科研项目5项,兼具专业深度与科普温度。讲座伊始,她以“为什么天气预报能预知天气?夏天为何突降雷阵雨”等趣味问题切入,将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入“气象”这一奇妙领域,随后聚焦“日晷”这一古人智慧结晶,开启时光探索之旅。
从平面日晷、立面日晷到斜面日晷,邢老师用清晰的图文展示日晷的多样类型;结合地球自转与太阳方位变化,生动解析日晷“以影计时”的科学原理。互动提问环节更是点燃全场热情——“太阳、影子和时间有什么关系?”“晷盘上藏着哪些秘密?”“古今计时方法有何不同?”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答,思维的火花在问答间碰撞。当邢老师结合《长安十二时辰》,提问“古代的八点如何表达”时,同学们准确回应,将历史与科学知识自然串联,听得格外投入。
“日晷和地球仪有什么关联?该如何正确放置?”“日晷有缺点吗?”邢老师接连抛出问题,引导同学们深入思考。大家踊跃发言,不仅指出“晚上、阴天无法使用”“易生锈、计时不精细”等不足,还在观看日晷原理视频后,理解了“一寸光阴一寸金”中“一寸光阴”即指针影子移动一寸所代表的时间,让抽象的古训有了具象的科学解读。
谈及日晷的现代启示,同学们纷纷表达“要珍惜时光、不负韶华”的心声。邢老师则补充道,如今日晷不仅是装饰性艺术品与景观雕塑,更时刻提醒着人们关注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,鼓励大家从古人智慧中汲取对自然的敬畏之心。讲座最后,邢老师还为同学们布置了“制作简单日晷”的实践任务,让科普知识从课堂延伸到生活。
陈丹副校长在总结中,代表学校感谢邢丽田副台长带来的精彩分享。她寄语同学们:“希望大家从此多抬头看看天空,多留意身边的天气变化,把学到的气象知识融入生活,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保持好奇、收获成长。”
这场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气象科普课,不仅让同学们走进了日晷里的时光世界,更在心中种下了探索自然、热爱科学的种子,为校园科技教育增添了生动一笔。